时间:2022-05-21 阅读数:0 作者:中学部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得以实施,素质教育又迈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一步。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但自试行以来,因种种限制条件和主观因素,始终难以具体落实,此次教育部的关键二连发从制度上打开了限制的缺口,素质教育有了进击的方向。
多年以来,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自生活能力一直广受诟病,遭到无数家长吐槽。在普遍以追求高分数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下,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度爆出“大学生不知道鸡蛋原本有一层壳”“放牛放到麦苗田里”“杂草韭菜分不清”等新闻,还有孩子见到麦粒后问出“小麦上面长的为什么不是面粉”的问题让人啼笑皆非。
这种种现象无不显示出这个时代的部分小孩的生活是多么纯粹单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对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极度缺乏,倘若哪天出现意外
情况,将他们自己肚子扔进社会,后果不堪设想。再看看他们的家长,基本以80后为主,再看看80后的学生时代,在学校时在“爱劳动”的标语下要搞大扫除,每年的上山植树和春游野炊,还有让人难忘的“农忙节”到老师家里帮忙抢种抢收。在家里面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是给全家煮饭烧菜还要下地干农活样样精通。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家长宠溺孩子不愿意他们吃苦受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升学压力让家长、孩子、学校都更多注重“分数”,排除一切干扰让孩子专注于学习。长此以往,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情况就正常了。
如今,劳动课终于再度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里——中小学生要学烹饪、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等技能。国家和社会终于将对此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孩子才是国家发展和强大所需要的。
但是,好的政策更需要好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作用。
一是配套设施。劳动的内容很广泛,包含农业、工业、手工等元素,劳动知识传授和文化课不一样,必须动手,农村的学校相对容易组织开展,但城市里的学校普遍缺乏相应的场景资源,很多基础性的设施设备需要建设,厨房就是劳动课的主要场所之一,还需要有能联系到的郊区农田。二是教学内容。劳动课重回校园课堂,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合理的课程时间安排,更需要对比《标准》科学编写一套从易到难的标准劳动课教材,让各个阶段的孩子易懂易上手,循序渐进的学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三是转变教育态度。劳动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重视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风向,学校和家长要改变“唯分数论”的理念,不再只关注文化基础学科。尤其是家长,要知道怎样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及早放手,让他们知道独立和自主才是生存之道。
四是摒弃形式主义。对劳动课的评价一定要强化‘过程’,绝不能是卷面评价、结果性评价。像劳动这样的课程,贵在让孩子自觉、自愿参与到劳动当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魅力,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劳动,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演变成拍照做视频打卡的形式主义,不要让拍照、记录变成家长群里的“比拼”,同时,也是保证在家校配合过程中不给家长额外增加负担,尽量减少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情况。